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小说】《蛙》|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。

莫言 品卷一族
2024-12-10

核心书摘:

《蛙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,2009年出版后,就被《南方周末》评选为当年“文化原创榜年度图书虚构类致敬作品”,并入选多项年度好书排行榜。之后,又夺得了中国最高文学奖——第八届“茅盾文学奖”,至今为止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,畅销海内外。

《蛙》的故事发生在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,故事讲述了一段横跨近50年的特殊记忆。新中国成立之后,历经战乱的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,但之后人口的高速增长也给国家埋下了人口膨胀的问题隐忧。1958年到1962年,伴随着“大跃进”运动的过快推进和自然条件的现实束缚,粮食严重短缺。中央提出控制人口,通过“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”来缓解人口和粮食的矛盾,度过困难。而适应时代和社会背景的“节育”观念,却遇到了地方原有生殖秩序和宗族观念的抵制。尤其是在一些民风淳朴的地区,负责的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冲突,更是经常出现。

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,当时的不少助产士就拥有了双重身份:他们一面是推广新法接生的白衣天使;一面又是辅助节育政策、减少人口问题的冷面“恶魔”。小说中的主人公“姑姑”就是这样一个角色。

《蛙》的故事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,通过“我”的叙述,讲述了一个“绝对理性”的乡村妇科女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,表达了对人性和生命伦理的深度思考。

文中的“蛙”,既是新生儿“娃娃”一词的谐音,也是串联“蝌蚪避孕”(一种被广泛传播但毫无科学根据的避孕法,说“男女行房前生吞十四只蝌蚪便可避孕”)流言的引子,更是用蛙叫声和小孩的啼哭声作为呼应,塑造出“姑姑”心中的心魔形象。一词三义,构思十分巧妙。

关于作者:

莫言,中国当代作家,他“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、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”,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他也是首位获得诺奖的中国作家。代表作有《红高粱家族》《丰乳肥臀》《蛙》。

学什么:

1、《蛙》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

2、如何理解姑姑这个角色?

今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读的《蛙》,是莫言的代表作。莫言的作品充满象征和比喻,擅长把幻象和现实糅合在一起。莫言凭借这种高超的写作手法,“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、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”,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,他也是首位获得诺奖的中国作家。

小说《蛙》在2009年出版,就被《南方周末》评选为当年“文化原创榜年度图书虚构类致敬作品”,并夺得了第八届“茅盾文学奖”,如今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,畅销海内外。

《蛙》的故事发生在莫言的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,故事讲述了一段横跨近50年的特殊记忆。1958年到1962年,伴随着“大跃进”运动的过快推进和自然条件的现实束缚,粮食严重短缺。中央提出控制人口,通过“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”来缓解人口和粮食的矛盾。“节育”政策遇到了地方原有生殖秩序和宗族观念的抵制。尤其是在一些民风淳朴的地区,负责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冲突更是经常出现。

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,当时的不少助产士就拥有了双重身份:他们一面是推广新法接生的白衣天使;一面又是辅助节育政策、减少人口问题的冷面“恶魔”。小说中的主人公“姑姑”就是这样一个角色。

《蛙》的故事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,通过“我”的叙述,讲述了一个“绝对理性”的乡村妇科女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,表达了对人性和生命伦理的深度思考。

文中的“蛙”,既是新生儿“娃娃”一词的谐音,也是串联“蝌蚪避孕”流言的引子,更是用蛙叫声和小孩的啼哭声作为呼应,塑造出“姑姑”心中的心魔形象。一词三义,构思十分巧妙。

姑姑万心一的父亲是跟随白求恩的军医,创办了八路军西海地下医院。但父亲高超的医术给家人惹来了麻烦,日军扣留了他的家人,想招降他,坚贞不屈的父亲被日本人杀害了。

父亲牺牲后,姑姑被救了出来,她继承父业,成了一名妇科医生。她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,用冷静和科学的方法,安全地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。

蝌蚪是她接生的第二个孩子。蝌蚪出生时发生了意外,她不是先出头而是先伸出来一条腿,当时农村人迷信地认为“先出腿,讨债鬼”,大家都觉得这晦气,没人愿意救蝌蚪。是姑姑冒着大雨,穿过涨水的小河,及时赶来,熟练地把蝌蚪接生了出来。

姑姑天生适合干接生这一行,她头脑冷静,不管面对多复杂的状况都学着冷静,随着成功接生的经验越来越多,姑姑被乡里的女人们捧上了神坛。人们都说:“万大夫的手永远是温暖的,还带有一种神奇的力量,只要她把手放在产妇的肚皮上,她们的痛苦就会大大减轻,她们的焦虑和恐惧也会随之消逝。”

那种力量是生命的力量。姑姑敬畏一切生命,也热爱一切生命。

那时的姑姑容貌出众,心地善良,她谈了一个空军飞行员男朋友。但后来这个飞行员驾机叛逃到台湾,曾经风光一时的姑姑也因此深受打击和牵连,开始被人骂成是“特务”,是“叛徒的女人”。

姑姑气得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,她切开了自己的左手腕,用右手食指蘸着血,写下了血书:我生是党的人,死是党的鬼!

她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做这件事的,但好在,姑姑被救回来了。

1965年底,中国急剧增长的人口导致资源分配严重不足,控制人口成了第一要紧事。姑姑身为公社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副组长,被推上了一线,成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者。

这个工作让姑姑在群众中的威信飞速下降,人们冷冷地避着她,但姑姑丝毫不放在心上。她挨家挨户地发避孕药和避孕套,后来为了减少对妇女的伤害,姑姑和同事们针对那些已经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的家庭,实行简便安全的“男性结扎”。

但听不进姑姑解释的老乡们,把结扎曲解成“阉人去当太监”,就连许多受过姑姑恩惠的女人们,也开始说她的坏话。

很快,计划生育的第二个高潮来了,越发严峻的人口形势让政策也逐步开始收紧。蝌蚪的女儿出生后,姑姑遵照计生委的要求给他的老婆王仁美做了节育手术。

面对侄媳妇的哭泣和质问,姑姑回答她:“你要是嫁给一个农民,第一胎生了女孩,八年后,可以取环生第二胎。但你嫁给我侄子,他是军官,军队的规定比地方还严。要想当军官太太,就得付出点代价。”

姑姑说到做到,偷偷怀上二胎的王仁美被发现后,姑姑一个加急电报发到了军营,叫回了蝌蚪。没想到蝌蚪性格软弱,面对强硬执着的媳妇和朋友们的劝阻,自己反倒先动摇了,他问姑姑:“计划生育难道就不能通融通融吗?”姑姑铁面无私地说:“你说得轻巧!这个口子可不能开,一开就乱了套了。”

姑姑带着阵容庞大的计划生育工作队开进村来,她用强制的手段为王仁美做了流产手术,遗憾的是,王仁美在引产过程中大出血,最终死在了手术台上。

悲痛万分的蝌蚪的岳母尖叫着,从怀里掏出一把剪刀,捅进了姑姑的大腿上,血从她的指缝哗哗地流出来。

蝌蚪质问姑姑,为什么要如此野蛮?姑姑拧起眉头,曾经光滑的脸上老态尽现,她反问蝌蚪:“难道是我们愿意野蛮吗?人口不控制不行,国家的命令不执行不行,上级的指标不完成不行。但老百姓没人听你的大道理,没人听你的苦口婆心,你说我们怎么办?”

姑姑说:“我这辈子,吃亏就吃在太听话了,太革命了,太忠心了,太认真了。”

没人知道,姑姑对她所从事的事业,已经忠诚到了疯狂的程度。她比蝌蚪更像一个战士,她无惧地迎着别人的恶言恶语、刀枪棍棒,也一次次撸起袖子,给濒危之际的产妇输送自己的血液。姑姑没做错什么,她只是忠心耿耿。

姑姑被捅了一剪刀后,伤口发炎,高烧不退。但就是这样,她还带着人搜捕陈鼻的媳妇。陈鼻是姑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,他的老婆叫王胆,身高不足70厘米,为了给陈鼻生个儿子,大着肚子,独自一个人辗转躲藏。姑姑号召全村人,贴出悬赏,都苦寻不得。

终于有一天,在水蜜桃外运的木筏上,姑姑看到了被一家人保护着的王胆,眼看着就要追上去了。这时候,姑姑的一个助手突然假装失足落水,另一个假装打不燃发动机,姑姑被牵绊着,与木筏隔开了一段距离。

陈鼻在筏中,哭着,笑着,喊叫着:“王胆,你快生啊!快啊!生出来就是一条性命啊!生出来他们就不敢给咱捏死啊!”

但没过多久,姑姑用那艘计划生育专用船逼停了王家的木筏,而就在这时候,王胆发出一阵让人毛骨悚然、撕肝裂胆的哭叫声。

机船和木筏紧挨着时,姑姑一探身,伸出了一只手。

陈鼻摸出一把刀子,凶神恶煞地说:“把你的魔爪缩回去!”

姑姑平静地说:“这不是魔爪,这是一只妇产科医生的手。”她移动着沉重的身体,登上了木筏。

大河滚滚,日光如电,所有人都在期盼着,在浪涛澎湃声中期盼着。

终于,筏上传来了婴儿喑哑的哭声。大家猛然回过头去,看到姑姑双手托着一个早产的婴儿,她的助手正用一根纱布缠着婴儿的腹部。

一个不足月的女婴挣扎着出生了,但遗憾的是,王胆因为抢救不及时,最后还是不幸去世了。看着只顾查看新生儿性别的陈鼻,看着王胆的血一点点流光,脸色像金纸一样,在日光下渐渐消退成灰白。

姑姑无奈地长叹一声:“这,算怎么回事呢?”

光阴流转,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,原先偏僻落后的高密东北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就连大家都以为要孤独终老的姑姑,也嫁给了远近闻名的“泥塑之神”郝大手。

姑姑的结婚很有点奇异的色彩。

那是在姑姑被宣布退休的那天晚上,姑姑喝醉了,她摇摇晃晃地往家走,不知不觉地,就来到了一片陌生的洼地。

月光下,水塘好像一片片亮闪闪的玻璃,芦苇轻轻地在夜风中摇曳。中间无数的蛤蟆、青蛙,不知疲倦地、此起彼伏地叫着。姑姑一边走,一边听着像婴儿啼哭一样的蛙声,好感觉怨恨和委屈从四面八方纠缠着她,撕扯着她。

姑姑一边嚎叫一边奔跑,可那蛙声离姑姑太近了,近得好像青蛙的嘴咬住了她的衣服;那叫声太聒噪了,躁得就像青蛙的肚皮黏上了她的皮肤。

姑姑叫着,跑着,终于看到了月光下披着蓑衣斗笠、摆弄泥娃娃的郝大手。

姑姑扑到郝大手怀里,前胸是人胸膛的温度,背后是青蛙腥臭逼人的湿凉,姑姑喊了一声:“大哥,救命。”然后就昏了过去。

姑姑说:“等我醒来的时候,我就知道自己已经被脱皮换骨了。”

姑姑就这样被解救了,也就这样结了婚。

姑姑不再严格守卫“计划生育”,年纪打败了她曾经坚韧的心墙。她不再能听下去引产用的负压瓶的嗡鸣,她开始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命运的轮回,自己的手上沾染着罪孽的血需要去救赎。她白发苍苍,但她记得所有经她手,变相地丧失生命的孩子。天气好的时候,姑姑就站在庭院,给丈夫讲述那些本有可能诞下的生命,而“泥塑之神”郝大手每听到一个散落的生命,就会用泥巴捏出来一个栩栩如生、有真实姓名的小泥孩儿。姑姑在讲述的时候,神情就像一位真正的母亲面对着自己的孩子,温柔而宽厚。

一切好像已经风轻云淡,东北乡如今富饶繁华,安定和谐。随着“代孕”、“二奶”这些新名词的传入,没人再顾及一个个合法或非法胚胎的诞生。

而在最亲密的人面前,姑姑终于展露了自己衰老破败的内心:对蛙声的惊惧,夜夜失眠的痛苦,全都来自于那些未见天日就惨死在她手下的婴儿。她是如何从敬畏生命、不愿折杀每一个生灵,转变到不得不去伤害,去拆散一个又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的呢?她回想起那一声声啼哭和不忍闭眼的母亲,低下了倔强的头,她忏悔着:“一个有罪的人不能,也没有权利去死,她必须活着,经受折磨,煎熬……”

结语

《蛙》的故事在姑姑的忏悔和挣扎中结束了,这部小说讲述了 “姑姑”坎坷又传奇的一生:她幼年受父亲影响,小小年纪就被日军羁押;被八路军成功解救后立志学医,既是继承父亲的衣钵,也为报答恩情;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,又遭到男友叛逃一事影响,失去了工作动力;遇贵人劝服,重新回到工作岗位,却又不得不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角色,她既是为人们带来喜悦和安全感的现代助产士,又是一个强硬的政策执行者,为工作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。离开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之后,姑姑回头落入了无限的自责中,她要忏悔,她希望救赎。

姑姑人生的强烈转折和性情大变,带有历史情境和个人性格的双重印记。既有刚强性格的作用,又有现实压力的影响。我们无法简单地评判姑姑乃至书中每一个角色的行为究竟是对是错,人性是复杂的,绝不是单薄的价值判断可以简单衡量。

但历史的合理性无法抹平个体行为的非理性,忏悔和赎罪也是《蛙》中着重提及的一笔:蝌蚪作为一个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,以书写的方式剖白和揭露自己内心的阴暗;姑姑作为一位完成时代要求的干部,用煎熬炙烤自己、通过赎罪来开解自己的灵魂。

小说结尾设计了姑姑由认罪走向赎罪,由赎罪又转向复生的奇诡片段。恰如人生一遭,虽然无法擦除手上的罪恶,但生命的可能性往往是经忏悔和改正,而被重新开启的。


【编辑:李安】

相关内容

《长乐路》|听外国记者讲述他眼中的上海和中国。

《黄金时代》(曾经的争议小说)|怎么才算不辜负自己的黄金时代。

《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》|放下过去的恩怨,真的能轻装前行?

《上山下乡: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知青运动》|上山下乡运动始末。

《宗庆后》|娃哈哈如何从一个小校办工厂成长为行业霸主?

《忍不住的“关怀”: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》|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3位知识分子。

《历代经济变革得失》|从历史中窥探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。

《走出唯一真理观》|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?

上次推送内容:

【小说】《雪国》|体会日本文学的“物衰美”。

【严选好书】书是桌上的山水,风景是地上的书。

《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》|累?那就学会花最少的时间,做最有价值的工作。

【党建读书会】《抗日战争(第三卷)》(加字重发)

本次推送:

【小说】《蛙》|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。

【严选好书】别让知识贫瘠限制了你的想象力。

《蓝海战略》|什么是重建主义。

【党建读书会】《解放战争·上》

下次推送:

【小说】《田园交响曲》|如何理解爱与道德的关系?

【严选好书】用户不关心你的产品有多棒,只关心用你的产品自己有多棒。

《粘住》|如何提出有粘性的观点和创意?

【党建读书会】《解放战争·下》

(语音、文字、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,老农整理)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品卷一族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